准确地预测顶部多少要靠些运气。但我们说,A股运行的中枢在不断抬升,这是一个相对确当的状态。2000-2400-3200-下一阶段中枢在哪里,有可能在4000上下300、400点区间活动。
改变中枢抬升的趋势,需要有一些大的宏观条件发生变化,否则过程还会继续。
与过去20年历次股票上升不同的是,中国正在经历地产大周期拐点。这是我们理解的出发点。过去十多年形成的地产链经济中,每年货币增量相当大比例被消耗在这里。2013-2014年一手商品房销售额占当年M2增量比例高达60%以上,这个比例会逐步向30-35%的水平回归,即2007年之前的水平。
从地产链溢出的货币增量相当于一个持续放大的水泵。
我们可以简单盘算一下未来数年中国的货币供需。
货币增速(12%)与经济增速剪刀差还在发散(名义经济增速1季度掉到了5.8%):总量上钱多,然后我们再看结构:
1、 大量货币增量会从房地产链条持续流出 ;
2、 庞氏债务的维持(2014年债务利息已经显著超过GDP增量,现在开始换想办法比如通过债务置来减少货币的耗损,而且央行还要通过货币投放予以支持);
3、 新兴产业的货币需求扩张尚待时日(同时景气上升周期行业,传统债务需求不高);
4、 所以,综合上面几项下来,金融市场资产配置压力面临系统性上升:股票和债券 ;
5、 不太同意由于债券供给上升导致了目前的利率压力(因为这个供给并非自新增加的货币需求);
6、 所以,当前利率的蹉跎和纠结,表象上看是股票牛市挤压了债市,实质还是因为要保的庞氏债务规模太大(刚兑的担保圈设定得太大),形象点讲,是Xi-put option的执行价格定得有点高(或是政治的原因),导致股票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系统性偏高,大量吸收地产链溢出的货币,股票对债券的吸金能力占压倒性优势;
7、 刚兑不触动,利率中枢下行过程不会太顺畅,而股票上升会走向泡沫化(即PE与利率下行的节奏脱节)。
接下来,我们再来思考一下,未来缓解这个泡沫化的一些可能情景。
既然是更倾向于“时间换空间”,那么股票估值分子寻底的过程会延长,期望盈利快速恢复来缓解PE上升变得比较困难;
利率下行速度也会相对缓慢;
企图通过增加几千亿IPO供给来中和,而面对的可能是大一个数量级的股票需求,不现实;
首鼠两端的行政手段干预(他们想控制小的泡沫,又想大的不跌。感觉想法有点脱离现实)除了增加一些短期市场波动以外,剩下的可能就是让人看笑话;
我看目前比较现实派的上用场的法子,就是把香港那一块30万亿港币的资产拉进来。搞互融互通。考虑到a股的小票有太高的势差,技术上设计缓和一下冲击也不是太难:有计划有序扩大港股通标的范围,又不涉及资本项开放和外流(这个不同于换汇到境外炒港股),如此慢慢将港股变成a股的一个内湖,港股会变成一个以a股为影子的市场(定价权)。这个方向或能解领导们的心结。港股这么大体量,至少可以消化相当长一段时间,不用被泡沫逼着走。
若港股重估也完成了,那就得回头再看领导下决心去捅刚兑的篓子了。逻辑推理上是这样。
既然是更倾向于“时间换空间”,那么股票估值分子寻底的过程会延长,期望盈利快速恢复来缓解PE上升变得比较困难;
利率下行速度也会相对缓慢;
企图通过增加几千亿IPO供给来中和,而面对的可能是大一个数量级的股票需求,不现实;
首鼠两端的行政手段干预(他们想控制小的泡沫,又想大的不跌。感觉想法有点脱离现实)除了增加一些短期市场波动以外,剩下的可能就是让人看笑话;
我看目前比较现实派的上用场的法子,就是把香港那一块30万亿港币的资产拉进来。搞互融互通。考虑到a股的小票有太高的势差,技术上设计缓和一下冲击也不是太难:有计划有序扩大港股通标的范围,又不涉及资本项开放和外流(这个不同于换汇到境外炒港股),如此慢慢将港股变成a股的一个内湖,港股会变成一个以a股为影子的市场(定价权)。这个方向或能解领导们的心结。港股这么大体量,至少可以消化相当长一段时间,不用被泡沫逼着走。
若港股重估也完成了,那就得回头再看领导下决心去捅刚兑的篓子了。逻辑推理上是这样。
最后,我们再来想想眼下最近几天的市场。
市场传会里在加班研究抑制小票泡沫的办法,不知真假,但至少反映了上面已经开始担心估值泡沫是个问题了。有些资金也在自觉地比较理性地往银行等蓝筹股上移动。今天传言导致小票开始明显调整。
以下是我个人感觉,不一定对,见仁见智吧。
这种移动持续性可能不会很强,至少难以形成去年12月份那种凌厉的气势,原因很简单,AH股溢价是完全颠倒的状态,去年是H比A溢价20%,目前是倒置过来。
小票调整一段时间后,可能还会再起来。大票目前能调动资金“肾上腺”的料,盘算起来相当有限,它需要越来越重的味素(比方说“白手套”的手段),来刺激起阶段性反应。
真正对小票构成实质性的“外创力”,目前看只有和大中华区最后一块洼地的互融互通。
个人感觉,后面大机会还在港股重估。
市场传会里在加班研究抑制小票泡沫的办法,不知真假,但至少反映了上面已经开始担心估值泡沫是个问题了。有些资金也在自觉地比较理性地往银行等蓝筹股上移动。今天传言导致小票开始明显调整。
以下是我个人感觉,不一定对,见仁见智吧。
这种移动持续性可能不会很强,至少难以形成去年12月份那种凌厉的气势,原因很简单,AH股溢价是完全颠倒的状态,去年是H比A溢价20%,目前是倒置过来。
小票调整一段时间后,可能还会再起来。大票目前能调动资金“肾上腺”的料,盘算起来相当有限,它需要越来越重的味素(比方说“白手套”的手段),来刺激起阶段性反应。
真正对小票构成实质性的“外创力”,目前看只有和大中华区最后一块洼地的互融互通。
个人感觉,后面大机会还在港股重估。
理性可能迟到,但从不缺席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